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私有云、公有云、虚拟化、容器技术、云安全、云存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云平台规划设计、云平台部署和自动化运维、基于云平台的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云安全管理等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互联网金融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能在金融机构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监督部门从事云平台设计、部署、运维、安全管理及自动化运维开发, 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开源系统的二次开发等的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入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职业面向

四、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素质、知识、能力,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语文、数学、外语、军事与体育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专业加以运用;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5.掌握云计算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基础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掌握云计算平台配置与管理、云平台运维、云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私有云、容器云、公有云平台中计算、网络、存储、DevOps、云安全、云原生等服务或产品的开发与运维能力,具有云计算平台及组件的性能监控与调优、云应用开发的能力,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类证书,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7.具有结合业务背景开展云平台业务需求分析、架构设计、部署运维、应用开发的能力;具备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专业信息技术能力,掌握电子信息行业领域数字化技能;
8.具有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新技术、新岗位的要求;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方法和至少1项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0.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1.具有云计算工程技术领域中方案设计、项目管理、问题排查的能力,具有解决岗位现场较复杂的云计算应用问题、实施现场管理的能力;
12.具有参与制定技术规程与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的能力;
13.践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树立劳动观念、积极投身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成。
1.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素质拓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面向过程编程与算法基础(C语言)、Web前端基础模块I、软件技术基础、Java与面向对象编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MySQL)、Web前端基础模块Ⅱ、网络技术与网络编程、云计算技术、Linux与操作系统、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算法与数据结构(Java)、算法与数据结构(Java)实训、虚拟化技术、Web前端框架技术、私有云技术、容器云技术、公有云技术、云安全技术、云存储技术、自动化运维技术、Web 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
(3)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主要是体现培养规格要求,进行专业素养拓展和深化的课程,包括专业选修和公共选修课程。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检验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劳动实践、课程实训、岗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社会实践等课程。
七、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四年
八、毕业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按规定授予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