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身边的优秀传统中国文化|嘿,来瞧瞧祖国各地的年俗(二)

时间: 2024-02-0410:25:00     点击: 1346


新年好

The Spring Festival

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年俗,这些年俗不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各地年俗的独特魅力吧!

image.png

遂川

1710379893250067779.png

遂川龙灯曲牌是珠田乡珠溪村邹氏在明孝宗弘治年间从南康县迁徙本县后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此后,一代代曲牌艺人不断将遂川县一些古曲、民歌,以及吉安、湖南等周边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吸收融汇,逐渐衍变发展成遂川龙灯曲牌。遂川龙灯曲牌分南北两派,南派来源于赣南,具有较浓的赣南风味,主要流传于遂川县的泉江、于田、珠田等东南部乡镇;北派起源于吉安,具有较浓的吉安风味,主要流传于遂川县的西北部山区乡镇。高坪镇、营盘圩乡因与湖南交界,其龙灯曲牌风格又偏重于湖南风味。遂川龙灯曲牌是历史传承与本土化的结晶,是原汁原味,原生态性质,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的吹打乐曲。

遂川龙灯曲牌历经500余年的发展衍变,逐渐形成南北两大派别。第十四代传承人邹风生听他爷爷讲过,早先的龙灯曲牌是纯粹的唢呐吹奏,只有梆子伴奏,吹起来比现在更显热闹也更显响亮,大概是在十代上下,吹的曲调有了变化,伴奏也有了锣鼓乐。传到邹风生这一辈,遂川龙灯曲牌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他们这一辈就认为它本来就是这样的。

B230104 肖明威

                  

渝水

1710380358593034277.png

“蓝天白云和碧水绿岛相映,宛若人间仙境。”8月的一个周末,来自江西南昌的游客在新余仙女湖景区连连赞叹。

地处江西省中部的新余,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设区市。然而,这里的人均GDP连年排名全省前列,不仅如此,新余还拥有属于自己的后花园。位于新余市区西南郊16公里处的仙女湖,宛如镶嵌在这座小城内的璀璨明珠。它不但是江西开发最早的湖泊型景区,也是“七仙女下凡”传说的溯源地。 

B230104 周敏豪

                  

于都

1710380508224006937.png

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之时,人们通常会举行一些富有年味的活动。在于都,富有年味的活动莫过于打糍粑。选用刚刚蒸熟的糯米倒入容器中,再有两到三人用洗净的木槌锤打,待逐渐成为团状,看不见米粒时可拿出,经过人工做成若干个圆饼状,蒸熟之后蘸白糖吃即可,抑或是经过油炸后再进行料理,别有一番风味。糍粑的甜蜜不仅仅留在口中,更是佳节之时家家户户团圆的一种体现。

 B230104 华智健


image.png

进贤

1710380933267000287.png

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资源。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进贤县到处弥漫着浓郁的年味。

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和彩旗,节日的气氛扑面而来。人们纷纷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祝福。菜市场里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摊位上摆满了新鲜的蔬菜、肉类、海鲜和各种传统美食。人们忙着选购食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进贤县,最具特色的年味活动当属舞狮表演。每年的春节期间,舞狮队伍会走进街头巷尾,为企业和个人家庭带来吉祥和好运。舞狮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狮衣,头戴精美的狮头,通过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伴随着锣鼓声和欢呼声,舞狮表演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

 B230104 赵铭昊

image.png

万载

1710381100654076276.png

万载扎肉兴起于明末清初,因当地有无肉不成宴席的说法,所以万载扎肉成为万载人家的酒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

想要制作出一碗正宗的万载扎肉要诀便是:选用带皮的五花肉这样做出来的扎肉才能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先将五花肉焯好水;再在皮面抹上米酒下锅煎制,肉呈酱红色后捞出,切菱形块待用,放油烧热后下葱姜炝锅,加入肉块和各种调味料煸炒;再加入肉汤,㸆熟起锅装碗,上笼蒸一小时,上桌时反扣盛皿即可。

B230104 李胜

                  

吉州

1710381219803039152.png

吉州最属欲罢不能的鹅颈菜。先将肉 、葱、马蹄或者洋番薯(凉薯)都切碎,剁好后再和在一起调味。豆皮摊开放在桌上,把搅拌好的肉捏成长条状放在豆皮的直径上,然后像卷寿司一样卷成一卷。把卷好的长条状鹅颈切开来,放入油锅里炸熟,鹅颈菜就做了。

鹅颈菜,因状若鹅的颈部细纤颀长而得名,它以细嫩淳厚、泽黄独秀于盘碟交错的餐桌,成为吉安人家年夜饭上的一道美味。  

B230104 晏瑶璐

                  

兴国

1710381328868059830.png

四星望月,兴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兴国粉笼床",这道菜是由四个小菜围绕着一个粉蒸笼床而成,因其"鲜香辣爽"的口感名列十大赣菜之一。

作为兴国县的客家家常名菜,它既可以是粉蒸鱼肉鸡鸭,也可以是粉蒸毛芋、番薯、土豆等等。四星望月这道菜的烹任也极为讲究。首先,主食材要新鲜,将主食材切成薄片,拌上精制薯粉待用(放置半小时)。先在竹蒸笼里垫上几片青菜叶,再铺上粉干和芋片,大火蒸熟后,再将鱼片铺而,浇上一层辣椒、生姜、芝麻擂成的糊汁,盖好,旺火蒸8分钟,即可起锅上桌。笼盖一揭,热气腾腾,香、辣、鲜味扑鼻而来,令人口舌生津,食欲大开。

兴国客家人菜谱以鱼为先,讲究“年年有余”的吉兆。兴国人民逢年过节、操办红喜事和接待宾客的筵席上“四星望月”必不可缺,因为它意味着“团团圆圆、阖家幸福”。这一饮食习俗世代相传、始终不变,而且辐射到周边县市,影响赣粤闽客家地区。

这道菜还曾有人为其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上盘下盘,盘套盘,猪肉、米粉、芋头片:下联是:主料配料,料配料,酱油、辣椒、蒜头瓣;横批:四星望月。由此可见此道佳肴受当地人民喜爱的程度。

B230104 谢洋

                  

抚州

1710381419469098393.png

抚州人过年期间有很多禁忌。初三不拜年,因为初三专拜头年有亲人去世的亲戚家的年。正月初一不能向外倒水倒垃圾,忌倒了“财气”。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烧酒白酒要说“发酒”:吃肉有骨头不要说骨头,要说“元宝”:不能说“杀”,杀猪为“洗猪”,杀鸡鸭要说“顺鸡顺鸭”东西打破了要说打“发”了等等。只有过了正月初七,禁忌味才渐淡去,也不那么讲究了。

B230103 刘思怡

                  

宜春

1710381530572067603.jpg

宜春竹编是流传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的传统技艺,也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它以竹子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宜春竹编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竹子,然后将其切割成合适的长度和宽度。接着,要将竹子进行削皮、打磨等处理,使其表面光滑。然后,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将竹子进行编织、拼接等加工,制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产品。最后,要对产品进行打磨、上漆等处理,使其更加美观和耐用。

宜春竹编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篮子、筐子、盘子、碗、杯子、花瓶、灯具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的造型美观、线条流畅、编织精细,体现了宜春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B230103 王楚仪

                  

会昌

1710381959036065574.jpg

鱼仔粄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赣南客家特色非遗小吃,起源于清末民初时期,具有百年历史。鱼仔粄是周田人招待贵客、回礼馈赠的一道特色小吃。酥脆爽口,香气扑鼻,营养丰富,吃后口留余香,让人欲罢不能,甚至饭饱后还会想吃。

相传周田一户农家,舍不得剖草鱼清出的鱼鳞、鱼鳍扔掉,于是将这些边角料剁碎,拌到粘米粉团里,配些去腥姜末、香料等,用油炸着吃,深受小孩喜欢,并用来招待来客,成为下酒和茶点的好食材。这是周田“鱼仔粄”的初形。

后来,随着物产逐步丰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周田做“鱼仔粄”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备料显著改进升质。关键的主料改为去掉鱼鳞、鱼鳃和内脏的活鲜草鱼,也有的用鲫鱼,剁成泥与大蒜泥、老姜泥、八角粉、芝麻、香菜籽、辣椒粉、食盐一起,拌到米粉里充分搅均匀,再加水搅拌搓揉,做成具有韧劲的粄团,一小撮一小撮捏到油锅里炸酥,沥干油冷却便可食用、包装。

B230103 赖金玲

                  

南城

1710382087471066328.jpg

南城的麻姑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抽签问事、神话传说、人生礼俗等。

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妇女祝寿时送麻姑献寿图、春节贴麻姑年画的习俗,在民间绘画和工艺品中多出现麻姑画像。

自唐以来,麻姑山在历朝历代都建有庙坛,祭拜香火之盛,典籍中多有记载。明清时期,建昌府(治今江西南城)的府县官吏在每年七月七日上山祭拜麻姑,成为一种定制。

因此,每到这个传说中的麻姑与王方平“七夕会宴”的纪念日,当地的府县官吏及其僚属都要携带供品上山,在郡守的主持下因时致祭;若逢水旱灾异、兵变民乱,则也要沐浴斋戒,在仙坛举行祈祷仪式,祈求神灵感应,频赐丰年,保佑一方平安。当时,建昌府及其邻近地区普通百姓,每天也有不少人怀着祈福、祈寿、祈子、消灾、避祸等目的,前往麻姑仙坛朝拜。每逢节日,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日上千人朝拜,夜里万盏明灯”。

B230103 修鹏斌

                  


萍乡

1710382204919008588.jpg

飞锡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源乡,是郭飞锡的道观。郭飞锡于1799年出生,在峨眉山修道,后来到东源石虎洞居住,白天下山为人治病,晚上回洞修行。

郭飞锡医术高明,药到病除,且不收分毫,在他死后,乡民感念其恩德,建飞锡寺并竖起金身供奉,因乡民多称他为郭大仙,所以飞锡寺又被称为郭大仙庙。

每年春节,居住在附近的人们便会早早起床,前往飞锡寺祭祀,飞锡寺上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前来上香祈求新年风调雨顺的人。

B230103  何广辉

                  

上饶

1710382333342008344.jpg

“九狮拜象”以民间灯彩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动物艺术造型为主要表演载体,以民间文化为情感表达方式,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和民间节庆习俗中,具有客家文化特色。

发源于江西上犹,全国独有的大型民间灯彩“九狮拜象”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优秀客家文化遗产。九狮拜象源于1614年,距今400余年,是上犹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综合中原龙文化和闽粤麒麟狮象文化创造的造型式民间艺术。

B230103 廖祥

                  

南充

1710382428598033163.jpg

川北灯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这一剧种名称始于1984年秋。1986年《川北灯戏》一书出版,剧种名称正式定名。(之前统称灯戏,或灯调戏)据史料记载在清乾隆时就流行于四川北部即以嘉陵江流域为中心的昭化、苍溪、阆中、南充、南部、西充、剑阁、巴中、仪陇、广安等周边区域。

川北灯戏在发展的历程中有颇多的名称,如“农民戏”“坝坝戏”“欢喜调”“大铺盖”“喜乐神”“胖筒筒”“灯弦调”等。

川北灯戏的形成主要源于该地区的民间歌舞,傩戏,庆坛等。音乐唱腔来源于川北民间小调,神歌、佛歌、嫁歌、庆坛中的唱腔,各种劳动中的号子声等。旧时打击乐多用庆坛中的盆鼓、大锣、铛铛。主奏乐器则为一把从业人自制的胖筒筒,其声音低沉圆润。

经历代灯戏艺人在演出实践中,制定出了规范的唱腔体系和曲牌名称。即正调杂曲两大类,正调以胖筒筒为代表,包括“联八句”“十字韵”“苦板”等、杂曲多采用川北民歌小调和外来灯戏曲调,如“盘花洞”“烟五更”“七句半”“补缸调”等。它们结构短小明快,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色彩。

        B230103 王康泽

                  

黎川

8337bd4991601cff6fb9661ccf0b6963.jpg

灌芯糖是江西省黎川县经典的特色小吃,是本地方上土特食品。顾名思义,是将馅芯(如炒熟的芝麻或炒熟的黄豆磨成粉末或炒熟的面粉),灌人用麦芽发酵熬成的糯米糖(即麦芽糖)中,以手工反复拉制成长约1.5寸的小圆条管状的白色糖果,即为"灌芯糖",俗称"灌‘熟’糖"。

                B230103 傅振豪

                  

婺源

1710382691947082387.jpg

在婺源方言中,鸡蛋称之为“鸡子”,又因“糕”谐音“高”,有步步高升之意。到过年的时候,婺源家家户户都会做糯米子糕,寓意对来年的美好期盼。绵软糯米、鲜美鸡蛋与飘香五花肉的完美组合,经过人们搅拌均匀、按压紧实,再佐以柴火蒸熟,一份地道的婺源子糕就便起锅了。婺源子糕口感鲜香,软糯香甜不粘牙,猪肉肥而不腻,还可用小火煎制成表面金黄,是婺源老少皆宜的美食。

                  B230103 吴晓倩

                  

年味,弥漫在鞭炮味的空气中,融化在新期许的心境里,充盈在热闹的年货里,红灯高挂,家家团圆,年味就在身边,珍藏在心里。